時間是民國七十六年,清明過後的一個禮拜天.
天空斷斷續續落著不大不小的雨;
我和阿忠約好了去汐止爬山,
從台北火車站,搭普通車在汐止車站下車,
看雨勢沒有停歇的樣子,這點小雨那能影響我們的興緻,
披上雨衣兩人就上路,
今天預定的行程是先爬大尖山再登四分尾山,
之後循稜走光明寺經南港茶園下山.
經過秀峰國中來到慈航堂,此處是供奉慈航大師肉身菩薩的地方;
在此略作休息,雨仍斷斷續續的下.
休息過後,續行走到天秀宮,
在天秀宮廣場旁有個小店,在此吃點熱食,
順便買了兩個茶葉蛋,準備下午當點心;
吃過飯在天秀宮附近晃了一下,阿忠也正在享受他的飯後一根煙...
雨勢依然沒變還帶著霧氣,由廣場旁的小徑上登大尖山,
一路上都在霧茫茫的林中行走,
沿途沒有看到半個登山客,這我們早已經很習慣了!!
來到海拔460公尺的大尖山頂,平時視野極佳,
現在也只能看到山下霧茫茫一片,什麼都看不到.
續往四分尾山前行,路況還好只是能見度不佳,
在濕滑的山徑行走,跌跌撞撞是難免的,
對我們常爬山的人早以習以為常,經過一番奮鬥,
終於來到海拔641公尺的四分尾山,頂上有兩個三角點,可惜展望不佳.
由於沒什麼看頭,續往前行,
路跡越來越不明顯,僅能憑藉山友留下的路條前進,
一路下行遇到一條橫路,路徑蠻寬的,約有1-2米寬的泥土路,
能見度仍然不好,猶豫著該往左還是往右行,兩人決定先往左行;
約走了200公尺,路右側有一間土牆的茅草屋,
兩人決定在此休息一下,茅草屋沒有門,
進入看看四周,沒有任何東西,地上卻是很乾淨的硬土地面.
兩人便在此休息,順便將中午買的茶葉蛋吃一吃,
蛋殼沒地方放,就放在門外右邊地上,
阿忠蹲在門邊抽煙,我則在茅屋內四處閒晃走動;
雨仍在下著,阿忠抽完煙,
將煙頭按熄在剛剛放在門旁地上的茶葉蛋殼上,兩人繼續上路.
因為路蠻寬的,又沒有叉路,還算好走,
約走五分鐘,右側樹幹上有山友釘了一塊牌子,
指出前行是往五堵的方向,我們應該往回走才對.
兩人在此回頭,沿剛剛來的路走回去,約走五分鐘,
阿忠問說:"奇怪,剛剛我們休息的茅草屋怎麼沒有看到?"
我也正在納悶時,前方約兩三步遠的路旁,有一座小廟,
阿忠說:剛才怎麼沒有看到這座小廟?
走近一看廟很小不到半個人高,
廟門約只到膝蓋的高度,蹲下來看廟裡面空無一物,
但在廟門旁卻有茶葉蛋殼且上面還有一隻煙頭.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兩人相視約五秒鐘,然後站起來拼命往前跑,
一直跑到兩人都累了,才改用走的,
我回頭看了一下,沒有看到任何東西,心裡安心了一些;
兩人一路無語,一直想著剛剛的狀況,
繼續走約十幾分鐘,此時路徑穿過墳區,
天空不再飄雨,天也亮了起來,
再走約五分鐘來到光明寺,真有重見光明的感覺.
進入光明寺參拜後,由寺前沿柏油路及捷徑,
經過南港茶園下到南港舊莊的大有212公車總站,搭車回家!
[後記]:此後這些年,我去過大尖山,四分尾山,也到過光明寺,卻沒有再走過這一條連走路線,很想再去走一回,只怕當時景物早已全非,因為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!!
<此文原PO於PCHOME新聞台,因考慮到以後有可能散失;故轉貼於此!並以當年PO文日期為此文登載日期.>